大人常說「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時,你會發現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孩子們富有想像力、好奇心、觀察力,生活的環境是如此豐富的、有趣的,甚至可以為了看一隻小螞蟻的爬行,看得入神與喜悅,世界對他而言是如此美妙。隨著年紀增長,感覺卻漸漸變得麻木,少了欣賞、少了感動,周遭的事物變得冷漠,小朋友的世界往往比大人更具有美感。

    根據最新大腦生理學上的研究發現:人類頭腦的左、右半部分別處理不同的思想功能:右腦適於聯想、觀察空間、宜體的形象、價值的判斷與解決新問題;左腦適於接收知識、記憶、分析與解決舊問題,因此要想啟發兒童天生的全部能力,就要配合運用大腦的兩種互相輔助的功能,譬如:有一名女孩的代數好(分析、計算能力),幾何不好(圖形、空間的聯貫);另一名男孩他懂得某些機械的結構,但不懂機器運作的原理,這是由於教育者對於人腦的雙重功用疏於認識、致使孩子的腦部功能未能互相配合。研究中尚指出:如果孩子的早期教育(10歲以前)未能儘量的培養想像力和創作力,超過這個年齡後,創造力就會逐漸停止發展,即使日後再加培育也難有所進展。

    記憶性、理解性的學習與創造力的培養,主要的差別在於:前者迫使兒童接受並學習既有之符號(如拼音、造句或加、減、乘、除等),而後者可聽任兒童自己發明或創造符號。因此如能在幼兒早期教育時,透過美術活動盡量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那麼在後來開始接受知性、理性教育時,其基本能力亦較增強。唯有啟發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這兩種方式並存時,方可完全發揮頭腦的功能,使孩子進入一種均衡的教育結構。也就是說:左、右腦受到刺激相互合作時、創造力和智力水平都會跟著提高。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希望家長能夠了解:美術教育的目的乃是讓孩子透過各種美術活動的創作過程,運用頭腦的功能,刺激想像力及思考力,並引發潛在的創造力,是一種創造性的教育,非技藝的傳授。因此在兒童學習過程中,對於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所產生的感應與其表現的方法是否貼切並具有獨特的創意。也就是說,我們重視的是兒童創作的過程,而非要求符合成人視覺概念的作品;我們以啟發、誘導的方式鼓勵孩子有自發的表現,而不是告訴他該如何畫,否則孩子的學習將會淪為填鴨式的技巧訓練或是僅藉用孩子的手來表達指導者的意念罷了,這樣不僅是美術教育的末路,此種錯誤的觀點將使美術教育失去真正的意義。

    「透過美術活動來教育孩子」這個觀念在教育上的應用已普遍受到重視和肯定。它所擔任的角色,如同手之於腦,配合良好時,在人生中是一項必須而有用的工具。因此有必要鼓勵孩子參加有助於發展創造力的美術活動創作,使您的孩子具有較高的能力去面對瞬息變化的社會和建立美好的人生!


 


 


圖文:永和小牛頓安親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lus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